全国名媛凤楼_全国名媛凤楼_风楼阁全国资源共享平台 _寻花阁论坛全国最权威的快活林

科技创新“跨界”激活蓝色引擎

发布时间:2020-06-08来源:深圳特区报编辑:经营中心-实习01


市民观展2019海博会。


深圳湾禁渔海上执法。


中国海油海上钻井平台。


市民观展2019海博会。

今年,中国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万米载人潜水器”即将探访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众多的“深圳制造”也将随之潜入新的“中国深度”:研祥集团“蛟龙号”计算机系统,善源照明、汉唐模科技(深圳)的“深海勇士号”LED灯,腾远智拓电子的高效自组网数字无线传输设备,以及招商重工(深圳)委托的采矿机设计和海试,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合作的水下原位基因测序仪开发等。

依托在电子和信息产业领域形成的全球各城市中最完整的产业链,深圳经济加速科技创新和陆??缃?,合作前景广阔。2020年春,深圳市六届人大八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p>

陆海联姻海洋信息服务业前景广阔

智慧海洋,通信先行。作为深圳众多优秀的涉海创新企业之一,深圳市智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在水声通信和水下组网技术领域具有世界领先水平。“应用创新的‘云-洋计算’理念,海洋WIFI时代近在咫尺。”CEO陈学思在展示该公司研发的无线可??厮禄鞯炔肥彼担凹珊Q蟾兄?、智能控制、数据分析、数据融合与可视化等技术,与水上通信构成‘空天地?!惶寤ㄐ磐?,人类无线遥控水下机器成为现实。今年,我们将与国家部委合作开展11000全海深实地测试。公司业绩预计将翻番?!?/p>

同样萌芽于南山科技园区的深圳潜行创新科技公司,是南山“创业之星”大赛未来产业行业赛企业组一等奖得主,其最新产品潜鲛P100为全球首款八推专业作业级水下机器人。运营总裁周长根介绍,“我们的产品90%为自主研发,拥有70余项发明、PCT国际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在10万元以内的小型化、便携化水下机器人领域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今年尽管受到疫情冲击,出货量仍达到3万台,是2019年的3倍?!?/p>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海洋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总量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我市季度涉海企业直报数据初步测算,2019年深圳海洋生产总值约2600亿元,占全市GDP值约10%,同比增长约8%。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大约为0.2%、30.6%和69.2%,呈“三二一”的稳定产业结构。其中,海洋信息服务业依托深圳电子和软件产业雄厚基础快速扩张,初步实现在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应用,形成以中兴通讯、海能达、研祥智能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

依托科技创新再造“蓝色深圳”

随着再造“蓝色深圳”形成共识,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以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信息服务业等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新登记企业数2020年一季度同比逆势增长107.7%。在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深圳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源泉,以生物医药、生物医学、生物制造为重点发展领域,以高新技术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的发展态势。

海王集团是我国最早采用高新技术进行海洋资源开发的企业之一,海洋药物和生物健康产品开发起步早,投入多,目前已建立从养殖、研发、中试、上市推广的海洋药物产业链。海王医药研究院总经理冯汉林介绍,2020年1月,由海王医药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源于海洋生物中有效成分的抗肿瘤创新药一类新药HW130注射液获得美国FDA临床试验许可。海王还利用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海洋生物研究开发平台。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了广东省海洋声光探测集成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海洋生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海洋环境信息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实验室、深圳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一系列涉海高新科技成果跃然而出,新型海洋光电传感器开展多次海试,高水平学术论文屡登国际知名专业杂志。

新型海洋生化要素传感器研发项目作为深圳市“十三五”首批涉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科技部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仿生金刚石薄膜研究项目,作为新型抗菌抗生物粘附材料,在海洋精密仪器和高端医疗器件表面防污应用具有广阔前景。海洋源生物活性骨水泥,应用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治疗。以海洋壳聚糖、海藻酸盐为基础开发的新型止血抗菌膜,成为失血患者的福音;源自鲸须抗断裂性的海洋设计理念,人体组织与器官退行性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材料及仿生高性能复合材料研发方面取得新发现和重要进展。

取之于海,用之于海。深圳先进院副院长吕建成认为,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应充分利用深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积极开拓海洋经济新增长点,可重点发展海洋高端电子信息与装备产业,高附加值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制药等产业;依托5G通信标准的制定,发展和应用海洋大数据。

海洋专业人才不断聚集,海洋科技创新力量不断积蓄。目前,深圳海洋经济已初步建立起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开放合作、市场主导、政府扶持的科技创新体系,涉海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各类创新载体共34个。

海工装备企业升级重组打造行业龙头

“中集开始养鱼了!”位于前海的中集海洋工程公司总部,助理总裁陈有孝介绍了中集今年以总装建造师的角色,利用海洋钻井平台积累的技术,迈向深远海养殖装备、海上旅游、海上风电等领域的捷报: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完成我国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成功,实现海洋工程能源及动力系统优化的重大突破;“泰瑞号”作为发射船,助力我国首次火箭海上发射试验成功,为我国建设火箭海上发射母港奠定基础。分批次投放的100个国内首座坐底式智能网箱“长鲸一号”,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海洋渔业规?;郴?,年产值预计突破50亿元;由6座智能网箱组成、总面积约等于4个标准足球场的深水养殖工船,为全球最大最先进,可下潜至60米深度,帮助挪威企业养殖200多万尾三文鱼。“随着更多智慧海洋牧场的出现,市民的餐桌将更丰富鲜美?!背掠行⑺?。

经略海洋,装备制胜。以中集集团为代表,南山区目前有海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海洋装备行业企业6家,占海洋经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近一半。拥有海洋经济创新载体14家,包括2家国家级。

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区、承载区,各区也在积极行动。日前,盐田港迎来了5艘各约400米长的“巨无霸”超大型集装箱同时作业。在同一港区同时靠泊5艘20万吨级的船舶,在全国尚属首例,全球也属罕见,不仅需要港口拥有优越的水深条件,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操作设备和高效的装卸效率。

汇聚一流的海工企业、一流的海工产品、一流的研发队伍,深圳为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出以“大海工”撬动蓝色经济发展。一方面,海工装备产业的发展将从传统的海洋油气开采装备,逐步扩向海上风力发电装备、海洋能发电装备、海水淡化装备等更广袤的领域;一方面,海工装备产业加快重组,“中国海工集团”已在筹划组建,将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工程整体解决方案行业龙头。

海洋经济“四梁八柱”全面建立,擎起了深圳“双区建设”的蓝色梦想。而稳居海洋产业增加值首位的海洋旅游业,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为发展思路,倾力打造“滨海浪漫”“主题公园”“文化创意”“运动休闲”“都市风情”五大文体旅游特色产品。目前,深圳正在加快建设海洋博物馆和国家级海洋公园,这将进一步提升深圳海洋文化影响力和辐射力,也将使蓝绿交织的现代滨海城市特色更加凸显。

海博会开启全球蓝色经济合作“云窗口”

被誉为“中国海洋第一展”的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将于今年10月继续在深圳举办。据海博会执行机构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消息,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2020海博会将依托5G技术、AR/VR、云计算等新技术,首次线上线下同步筹办,以“互联网+大数据+会展+贸易”的新模式,举办“云展览”“云展示”“云对接”,打造永不落幕的海博会。

作为深圳加快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平台,海博会将继续打造集技术交流、产品展示、成果交易、高端论坛、招商引资于一体的国家级展会,其线下展览将于10月15日-18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展会推出船舶及港口航运、海洋资源开发、海洋高端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态环保和安全六大板块,不仅展位费全免、为境外展商免费提供36平方米特装,且展览面积将翻倍、展示内容更丰富、配套活动更新颖。期间,深圳海洋文化周及相关海洋科普教育活动将同步举办。

目前,展览方面,六大板块的相关国内外龙头企业纷纷表达了参展意向。意大利船级社、中兴通讯、华大海洋等企业早早递交了申请表,将展示海洋领域最新技术和核心装备。预计参展参会单位1000家,采购商3000余家,参展观众12万人次。

论坛方面,海博会执行机构正积极与国际知名智库机构、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涉海企业等研讨论坛主题,届时将邀请国内外海洋经济领域大咖、领袖级人物,深度探讨如何推动全球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国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

2019年10月,由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主办、深圳市政府承办的海博会首次落地深圳举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海博会开幕。这是深圳建市以来首次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海洋经济交流展示盛会,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的又一张“闪亮名片”,意义重大。该届海博会主题突出,亮点纷呈,成果丰硕。来自21个国家的455家展商参展,28个国家和地区约10万人次专业观众参观;首发新技术新产品432项;签约成交394项,签约成交金额7.4亿元;达成意向合作1013项,金额18.4亿元;举办高端论坛12场,20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位嘉宾发表了演讲。

全球资源+中国消费

深圳加快推动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烟波浩渺的中南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共和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帕劳共和国、库克群岛、基里巴斯共和国等专属经济区及周边公海,长期活跃着一批深圳远洋渔船。大目金枪鱼、黄鳍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等丰富鲜美的深海产品,源源不断捕捞出水,端上中、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餐桌。这是深圳远洋渔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深圳一直坚持“储近用远”原则,?;そW试?、发展远洋渔业,推动远洋渔业企业沿“一带一路”走出去,远洋渔业已占广东省半壁江山,全年远洋捕捞总产量3.3万吨。同时,深圳严格执行南海伏季休渔、水生野生动物?;さ确晒嬲轮贫?,多种措施限制捕捞强度和资源破坏性大作业方式,加强一线巡查执法,严厉打击涉渔三无船舶,海洋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围绕“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深圳从国家责任、区域战略和城市定位三个层次把握现代渔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与总体趋势,找准发展定位、突破口、主要抓手;从社会民生、文化再生、国际合作的角度,发展现代都市渔业,建立现代渔业与深圳城市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与依存关系,拓展市民亲海亲鱼渠道,提升居民渔业获得感和民生幸福指数;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重构现代渔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分工,嫁接深圳产业优势,明确现代渔业的主导方向与发展路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抓关键要素和薄弱环节,增强渔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争取与配置国家级、国际化的高端资源,占据发展制高点;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统筹渔业生产、居民生活和海洋生态,推动海洋渔业由原来单一产业发展转向产城融合、产学研融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展现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现代渔业特色。

为提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国际化水平,深圳制定了“全球资源+中国消费”远洋渔业发展战略,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大力推动密克罗尼西亚远洋渔业基地项目建设,研究筹办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及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经济合作发展论坛,谋划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太平洋岛国联合馆,增强深圳在国际远洋渔业资源和水产品国际贸易领域的话语权、定价权以及资源配置能力。

蛇口渔港承载着一代深圳人的集体记忆。当前,深圳正在推进蛇口渔港更新改造,将其定位为粤港澳湾区下的都市生活休闲渔港,既能延续生产岸线的历史,成为拥有高标准配套设施的现代化渔港;又能顺应当下休闲文化岸线的定位,成为集海洋教育、渔文化博览、艺术集会、文创休闲等丰富业态于一体的都市渔港生活圈。

深圳还在大铲湾港区规划建设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定位为中国参与国际渔业合作先行区、中国现代远洋渔业产业示范区、中国远洋渔业绿色生态发展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渔业消费体验区。其中,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将以高品质海产品消费、体验为主题,紧扣“渔+”理念,打造集消费、观光、科普、展示于一体的特色滨?;盍η秃Q笪幕厣蚩ǖ?,大力提升深圳的海洋城市风貌,塑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远洋新名片。

对接融资15亿元助力海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应对新冠肺炎对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由自然资源部、深圳证券交易所联合主办的“海洋中小企业投融资在线路演和培训系列活动”日前圆满收官,共促成29家涉海企业对接融资需求约15亿元,有效助力海洋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本次活动为期近一个月,分为培训和路演两个板块。全程通过“深交所创新创业投融资服务平台”向7700多家股权投资机构和2万余名专业投资人进行网络直播,来自全国海洋中小企业、投资机构、上市公司等近2000人次在线参与互动交流。来自沿海省、直辖市的29家涉海企业参加投融资路演和展示活动,对接融资需求15亿元。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紧密合作,于2019年海博会期间在深签署了《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从拟上市企业培训、创新创业企业投融资对接、证券市场海洋行业指数开发等方面切入,连续5年共同举办“海洋中小企业投融资路演”活动,直接服务超过150家涉海创新企业,支持涉海企业做优做强。双方还将及时跟踪企业与投资方的对接情况,总结海洋产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金融服务。

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双区建设,深圳鼓励海洋基金、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发展,并开始制定设立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的初步框架方案。国际海洋开发银行定位于创新适应海洋经济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由前海金融控股、中船投资、工商银行等发起设立的前海中船智慧海洋创新基金,将协助推动涉海龙头企业、海洋科研院所等在深圳落户,培育一批智慧海洋产业上市公司,带动深圳海洋产业净增加值超千亿元。

秦绮蔚/文何龙/图